查看原文
其他

李昌平:建议所有农业财政补贴全部用于农村老人养老(下)

李昌平 乡建院 2022-12-31

院长专栏

1.58亿以上65岁的老人、7%耕地养活全世界20%人口,当下中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产业过剩、经济转型迫在眉头的阶段。当乡村振兴战略破冰解难时,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不应被遗忘和忽视,不能忘记他们曾经为祖国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第32期《院长专栏》,我们继续呼吁将农村财政补贴用于农村老人养老,它找回的不仅仅是孝道。

这几十年来,由于千千万万小农户生产农产品的能力绝对过剩(如中国农民生产了全世界65%以上的蔬菜),更由于千千万万小农户高度分散而无法追求农产品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所以常常出现多品种、大面积的生产亏本,“勤劳致穷”的现象。对此,各级政府并不是通过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持久鼓励千千万万的小农户调整农产品种植养殖结构,这几十年来的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的钱真是不计其数。几十年持之以恒的种植养殖业结构调整成功了没有?我们永远在调整的路上前行。

在农产品生产进入第二阶段:供求平衡、供大于求之后,小农户因为无组织的高度分散而只能继续追求数量增长,产生的收益——落入小农生产积极性陷井,互害式生产经营的竞争模式。面对此状况,政府补贴小农户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实际是起到了挑起农民害农民的作用。例如:某地生产的苹果最好吃,价格也不错,其他地方农户在政府补贴的激励政策下调整结构也种苹果,结果最好的苹果也不值钱了,也不得不放弃种苹果而改种梨,结果把种梨的地方也坑了。几十年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大致就是这样——你折腾我、我折腾你。
一个地方种什么最好,是天赋的特色,生产过剩不赚钱,解决之道关键应该靠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以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调整种植养殖业结构根本没用。都是因为政府农业补贴的钱多了,才会这样瞎折腾。

山西某县生产一种香梨,品质非常好,但只有该县几个镇生产的梨品质才最好。有一天,有位大佬去了,非常高兴,立即拍板全省推广300万亩,每亩补贴1000元,另外贴息贷款支持。梨这个东西,价格弹性系数偏低,当供求平衡之后,流通领域每增加10%的供给,价格下降35%左右。这不是用财政补贴和贴息贷款来坑农害农嘛。
本来,中国小农户有两亿多户,某种农产品价格好,一哄而上是肯定的,如果再加上政府财政补贴激励一哄而上,赚钱的好产品很快就不赚钱了,又只好开始新一轮的结构调整竞赛了。这几十年来,专家们、代表们、官员们,年复一年在很严肃的场合,很不严肃的重复“小农天生素质低、不懂市场”芸芸,他们出的点子一直是以高额补贴扶持农户调整种植养殖业结构——结果既害财政又害农民。
我在做基层干部时是有发动群众调整农业种植养殖业结构惨败教训的,我相信全国基层干部都有多次同样的教训。这样的教训犯一次就足以刻骨铭心,难能可贵的是在中国农村大地上几十年一届一届的人,恃之以恒的犯同样的错误。有些基层干部一辈子都在基层工作,用一辈子重复同样的错误,犯错犯得一点新意都没有。当然相比农民,基层干部的惨痛教训算不了什么,因为最终是农民为所有的惨痛教训买单,这都是财政农业补贴的钱太多惹的祸。

绝大多数人对于我呼吁政府拿钱养农村老人是赞成的,大家说:中国农村的老人为中国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三线工程、大江大河治理、甚至农村电网建设等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没有得到过任何报酬,如杜润生先生为我第一本书的序中所言:我们欠农民的太多,不能给农村老人们平等国民待遇,天理难容(这只是其一)。 
但有相当多的人会反对我关于取消农业补贴的呼吁。有很多人说,美国农业这么发达,都给农民补贴,我国农业这么弱,必须提高农业补贴才行。中国农业真的弱吗?中国农民生产了全世界67%的蔬菜,用7%的耕地养育全球20%的人口,曾经很多年米肉蛋果菜等都是净出口,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中国是高度分散的原著民小农国家,农业真有自已的特殊性。中国政府给农业的补贴越多,对原农民越不利,对市民也无益,对老板还有害,对政府更有害(当然,某些部门及部门官员是受益的),关键是补贴越来越多,农产品进口越来越多了,国家越来越不安全。而农民却靠农业越来越养活不了自已了,甚至农民非农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农业越来越现代化,反而越来越依赖政府补贴。农业补贴越多,农民越被现代农业边缘化。
理论上在前面“农业生产经营的三个阶段”已经说清楚了,现实也证明我的“理论”完全正确。政府给农业越来越多的补贴,都是打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旗号,但结果恰恰相反的。相反,不要政府农业补贴和银行贷款的大午集团和周家庄公社,不仅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民收入也高,农民的农业主体地位也更加巩固,生活也很幸福。

为什么会产生财政补贴越多越容易产生坑农害老板的现象?

中国具有特殊性——世界超级人口大国,原著民小农国家。我曾经还发明过一个词,叫全球化背景下的一般性制造业梯度转移之“中国拐点”——一般性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之后,出现了“拐点”,由少数人为多数人搞制造、逆转为多数人为少数人搞制造,一般性制造业100元GDP转化为工人收入由70元下降到30元,造成农民工无力支付其家庭人口城市化的成本,老人和孩子不得不留守乡村。几亿农村留守老人成为农村的基本主体,由于农村老人的劳动力几乎没有成本,加上没有最低收入保障,种自已家的地成为农村老人的唯一选择——既是工作也是生活。几亿分散老人在地里刨食,除了养活自已和孩子,还为几亿城市人提供便宜得再不能便宜的农产品。但是,大量的农业补贴是不可能补贴给老年农民的。
这不公平,几亿老人没有社会保障,不得不靠在自家地里刨食生活,财政却大额补贴老板从农村老人手里掠夺土地搞所谓的规模农业、形象工程:一是实实在在的害娘坑爹,二是既害老板也伤财政——老板怎么能够和没有成本的老人农业竞争呢?连老人都竞争不过,何谈要与国际先进农业组织竞争?
第一,中国农村的老人是中国走向强大的功巨,无私奉献了他们的大半辈子,不给他们养老金,天理不容。第二,留守老人在自家地里刨食,还为几亿市民提供便利食物,你不给他们农业补贴就算了,还不给他们养老金,不孝子孙。第三,不给留守老人养老金,老人只能靠在地里刨食,却补贴大量财政资金和贴息贷款给老板抢他们的土地(饭碗),害娘坑爹。第四,大量的财政资金补贴给老板搞农业,既害老农人,又让老板由富翁富婆变成负翁负婆,还让政府负债累累,祸国殃民。每年千亿万亿农业补贴,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把这每年千亿万亿农业补贴资金给农村老人养老,有百利而无一弊。
中国有一个现象,就是每一个政府部委都会去找李总争着要钱,理由都说三农很重要,自己部门要为三农服务,特别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为三农服务最容易拿到钱。部委手中越有钱,代表本部门越有地位、越有权、越有体面的日子过、越有以官僚主义逼迫下级搞形式主义的本钱。钱花下去了,是不是起到了好实效,其实谁都没当一回事,我就不点名了,不服的你就出来走两步。农业补贴多,甚至直接发生坏作用,所以我首先建议把农业补贴取消。

为什么建议把农业补贴的钱,给农村65岁以上的老人养老呢?
第一,我们这个国家欠农村老人太多。农村老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家的农田水利、国道、县道、乡道、大江大河治理、义务兵役、三线工程、农村电网话网、小化肥厂建设/学校建设、医院建设等等都出了力,流了血汗、还集了资,却没有给他们一分钱回报,有的集资款是答应过连本带利还的,至今一分本半分利都没有还。我1982年参加工作,我有账簿记录证明农村老人们出了多少义务工、集过多少资(化肥厂、磷肥厂、电站电网、电泵站、县一中、电话、县级公路等都找老农民集资了,都答应还的)。政府不能对人民失信,欠债应该还钱。
第二,中国农业是农村老人为主体的农业,给老人钱就是最好的补贴农业。办法一举两得,有益无害,并且可以防止农业补贴腐败发生。任何一个村庄,只要把钱补贴给老人,我保证这个村的农业一定发展的更好。我本人非常愿意和农业农村部找几个乡镇搞对比实验,你补贴老板依靠老板搞农业,我补贴老人依靠老人搞农业,看谁能搞得更好。
第三,老人最弱势,照顾好农村老人,就是最精准、最靠谱的精准扶贫

第四,照顾好了农村老人,几亿农民工才会在外安心打拼,“我爱你,祖国”才说得出口。
第五,政府出钱养农村老人,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体现出孝道。政府不养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百善孝为先”之国变成“不孝子孙”之国的罪魁祸首。
第六,农村老人以及他们的子孙,估计有十二亿人口之多,占这个国家人口的90%。农村祖辈没有同等城市的国民待遇,有愧于心。
第七,别说政府没钱给农村65岁以上老人养老,三公经费、贪官污吏的赃款、投入而无实效产出结果的补贴,都可以用在农村老人养老上。
第八,给农村一亿多65岁以上老人养老,是扩大内需的最好措施,对中国经济由出口拉动型转向内需拉动型具有重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证明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且国家才有主体性,不怕人打贸易战。
第九,给农村一亿多65岁以上老人养老,每一个中国人才像个人样,世界各国人民才会尊重中国人。
第十,每个人都会老的,我们这代人不敬老孝老,下一代人是会学习效仿的。况且,政府的钱是人民的钱,首先是这些无私奉献一辈子的老人们的钱。

昌平想写这个建议至少有十年了,一直不敢写,担心政府负担不起,担心农业出问题。十几年前,我便开始做内置金融村社,组建养老资金互助社,立志余生要通过内置金融村社及联合社体系、以养老资金互助社或合作社等载体形式,将“资金互助促发展,利息收入敬老人”变成现实、变得深入人心,为全国三十万农村老人发养老金、提高老人的地位和尊严。
昌平组建的乡建院团队现在才做了近三百个村子的养老资金互助社,都做的不错,但离为三十万农村老人发养老金的目标还很远。昌平在做村社内置养老资金互助社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本地乡贤都积极响应和推动,这让我很感动。然而奇怪的是没有一个国家部委表态支持,甚至连已经承认发给养老资金互助社的“身份证”都收回去了,不知初心和使命到底是什么?但希望别忘了这些老人、别忘了他们的贡献、别忘了他们还期盼国家还记得他们。 
文 / 李昌平
图 / 乡建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